醫專計劃放寬海外醫生專科培訓 9專科學院允改條件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9/12/17 11:43

最後更新: 2019/12/17 12:32

分享:

分享:

香港醫學專科學院主席劉澤星表示,本港醫生人手短缺,引入海外醫生可紓緩人手不足。(林宇翔攝)

10月公布的《施政報告》提出,在不影響本地醫生接受專科培訓機會的情況下,探討為剛註冊或具數年經驗的非本地培訓醫生提供專科培訓,以增加他們來港服務的誘因。

香港醫學專科學院主席劉澤星最近接受傳媒訪問時透露,醫專轄下9個專科學院同意接受只考獲初期試、未考獲中期專科資歷的海外醫生來港受訓;但表明因制度不同,不會有內地醫生因此來港受訓。

現時醫管局聘請海外醫生設有門檻,要求醫生持有中期專科資歷;而醫專轄下15個專科學院,以往只培訓擁中期專科資格或以上的海外醫生。

劉澤星指急症科、兒科、內科及家庭醫學等9個專科學院,現已同意接受已進入認可專科培訓計劃、只考獲初期試即英文水平合格、未擁有中期試資格的海外醫生申請培訓。他指本港醫生人手短缺,即使增本地醫科生學額亦需時才見效,但引入海外醫生可紓緩人手不足,讓他們熟習本港醫療制度。

否認降門檻 不會引入內地醫生

他稱新安排依據兩大原則,保障海外醫生水平和本地醫生受訓的機會。他指,醫專衡量海外醫生時有一套制度,確保他們已被納入認可專科培訓計劃;又以內地為例,指現時內地未有專科制度及課程被醫專認可,因此不會引入內地醫生來港受訓。另一原則是確保優先取錄本地醫科生接受專科訓練。

被問到是否降低門檻?劉澤星回應不認同,指由另一角度來看,不是質素上有妥協。他強調提早來港接受培訓的醫生,同樣需考取中期試資格,合格後才可繼續接受進階培訓,「只要大家相信本港專科學院給予培訓是可接受或高水平,其實無妥協到。」

通過「有限度註冊」的海外醫生,來港行醫的有效期最長為三年,屆滿後續期最長亦是三年,會否令他們未完成專科訓練已要離港?他表示,有限度註冊合約安排並非醫專可決定,應由聘請者回答。

記者:王詠妍